奋斗者 正青春
李小芬在红旗渠青年洞进行现场教学
李小芬:给人星火者 必心怀火炬
记者 郭荣
实习生 秦瑞瑞 文/图
“每个人都在修筑一条自己心中的红旗渠,学员的肯定和鼓励就是在为我心中的红旗渠添砖加瓦。”2月27日,面对记者采访,红旗渠干部学院青年教师李小芬这样说。
李小芬今年33岁,是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进入红旗渠干部学院担任教师助理。从2015年到如今,她带班300余期,现场宣讲3000余次,从一个懵懂的教师助理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这其中有汗水也有泪水。
“以前,关于红旗渠的故事都是零星听身边长辈讲的。参加工作后,我开始慢慢了解修建红旗渠背后的故事。”李小芬说,“学员总会问很多关于红旗渠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深入挖掘修渠历史,完善讲稿,渐渐地我感觉红旗渠精神流进了我的血脉之中。”
采访当天,李小芬刚从现场教学点归来,面色红润,笑容甜美,很难想象她凌晨5时起床,接完学员后还要组织学员前往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可以一口气爬上前往青年洞的298级台阶。
“我从没觉得加班加点辛苦,只觉得要对学员负责,学员还没起床的时候我就得开始准备工作,他们都睡下了我还要总结当天的工作。”李小芬说,“很多人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走进纪念馆,所以我更应该讲好故事、传承好精神。从事党性教育工作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正确的选择。红旗渠干部学院接待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外国学员,我的形象和工作代表着红旗渠、代表着家乡甚至代表着中国,所以不能有丝毫马虎。”记者了解到,李小芬经常起早贪黑,可看起来总是精神抖擞。
在李小芬的办公桌上有厚厚的一摞学员手册,原来细心的她把每一期学员手册都保留着。“其实,我的工作并不难,一直在重复,送走一个班再接一个班。”李小芬说,“可我从没有感到过厌倦。”
李小芬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重复的工作,只有传承的信仰。”2016年8月,李小芬接了广东省直党务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该班学员唐三波对红旗渠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添加了李小芬的微信。培训结束后不到一周,唐三波就发来信息,分享自己向同事传播红旗渠精神的视频。唐三波是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多次和李小芬联系,告诉她项目攻坚克难离不开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李小芬也从中汲取到了不竭动力。
每一次培训结束后,李小芬都会鼓励学员,在新时代,在自己所属的行业去修筑一条无形的红旗渠。
2017年12月,李小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经过深入的学习,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红旗渠精神。”李小芬说。
随着对红旗渠精神的学习越来越深入,李小芬开始利用工作之余下乡走访参加过修渠的老人,多次跟随红旗渠干部学院修渠人口述历史项目组负责人李俊生走访慰问修渠老人。看到那些伟大的修渠老人虽然生活简朴,但无怨无悔,李小芬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主动捐款1000元,本意是自己捐款,没想到被李俊生发到网络上后引起大量关注,也使得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修渠老人。
“给人以星火者,必心怀火炬。”李小芬说,“要把红旗渠精神讲给学员,一定要自己先真正深入了解、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我去做了,还带动了周边的人,这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