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背后的民生期盼
高咪
人民网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显示,581万人次参与投票选出“教育人才”“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十大热词,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建议调整双休日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等热点话题频上热搜,两会热词持续升温,引发社会大众广泛关注。
两会年年开,热词年年变,不变的是热词背后的期许。一个个热词的产生,寄托着群众的呼声与期盼,也彰显着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为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热情与努力。两会热词承载着民心民意。老百姓通过网络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呈现出来,将对美好生活的想法表达出来。代表委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将关注的问题不断研究、调查写成议案、提案。这些过程汇聚了民智,传递着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好声音。从呼声到回应,从想法变成现实,热词传递着民心与民意,彰显人民至上,也推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热词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更是观察时代、透视社会的直观“窗口”。“教育人才”关乎下一代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也关系着我国高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保障”是幸福生活的“底线”,是人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兜底之策;“乡村振兴”让更多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充满信心……我们欣喜地感受着生活的变化:看病更方便也更有保障了,吃饭更加绿色健康了;互联网拉近了人们购物、出行、教育的距离,小屏幕大世界,人便其行、货畅其流,这些点滴变化落实在人民群众的医食住行里,也映照出紧跟民意大步向前的当代社会。两会热点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起点,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读懂两会热词背后的深意,用心用情听民意、解民忧、兜牢民生底线,交出更暖心的民生答卷。面对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深入一线、扎根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办好办实,解决好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数字中国、教育改革、乡村振兴等新领域积极贡献智慧力量,不断打通幸福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热词变成群众热气腾腾的幸福生活,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征稿启事
《美好生活之我见》面向社会征稿,如果您有对美好生活的点滴感悟,如果生活新变化为您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请写下来分享给读者。来稿请发送至邮箱ayrbplb@126.com,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