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人民法院:让“E”网在前沿法庭办大事
来源: 安阳日报
编辑:付亚丽
时间: 2022-12-01 09:45:15

一线见闻·基层行

安阳县人民法院:

让“E”网在前沿法庭办大事

记者 王璐 通讯员 黄宪伟

安阳县人民法院下辖六个基层人民法庭,每年办理各类案件3000余件。近年来,该院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加强基层法庭建设,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下沉到前沿法庭,通过“E”网线上诉讼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畅享信息化带来的“司法红利”。

“智慧”法庭让群众看得见

该院六个法庭受案范围主要包括原、被告系同一辖区各类婚姻家事及其他标的额在50万元以下的民事诉讼案件。最远的法庭设在西部山区铜冶镇,近的设在东部平原白璧镇,地处位置和经济条件虽各不相同,但该院在各法庭信息化硬件投入方面做到了齐头并进。

该院分别在法庭一楼显著位置摆放了便民诉讼二维码,当事人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便可查阅到常用诉讼费计算、文书制作模板、实时庭审视频直播等情况。在自助立案区,墙上粘贴的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宣传展板和二维码格外引人注目,当事人想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或查询案件流程信息等,也可以用手机一“码”搞定。

为有效避免备而不用或当事人不会操作的现象,法庭还在旁边放置了“网上立案流程图”和“跨域立案流程图”,在每个法庭的审判庭内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可以同步在网上直播庭审,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庭审语音同步转换系统。

2022年前三季度,该院六个法庭网上立案2015件,跨域立案79件,网上缴费1884笔95万余元,大大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受到人民群众普遍好评。

“智慧”办案让群众用得上

今年8月8日,该院水冶法庭法官焦文强通过“云间”互联网方式,开庭审理了原告郭女士诉被告冯某离婚纠纷案。法官与当事人对着屏幕视频对话,调试着声音和视频画面。

立案后,法官焦文强及时了解了案情,当得知被告冯某正在国外打工的情况后,及时通过视频与其进行了沟通交流,并适时对案件进行调解。

“因为疫情原因,回国一趟实在不容易,但一直没回去也是为了多赚点钱,将来好好顾家。”被告冯某通过微信视频说。

“他在国外多年,对家里不闻不问,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郭女士坚持离婚诉求。

因调解未果,法官向双方确定了视频开庭的方式和开庭时间。

开庭前几天,焦文强与原、被告分别电话通知,让双方各自下载了“河南网上庭审小程序”,办理完毕后,又一一进行了确认。

8月8日,一场跨国庭审在“云间”如期进行。其间,焦文强及各方当事人分别对着电脑或手机屏幕进行着庭审活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焦文强又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当事人进行了沟通,对案件进行再调解。

9月13日,原告郭女士撤回了诉讼,被告冯某也已回到国内。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院法庭通过远程视频开庭、微信开庭或调解案件共计900余场次,不但提高了审判质效,又全方位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让群众感受到了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智慧”服务让群众“享”得到

今年1月10日,该院白璧法庭庭长刘美云接到一个电话,是其曾经调解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因疫情无法外出主动履行案款,但又害怕违约担责,遂打电话向法庭求助。

这个案件的原告刘某与被告常某曾经关系不错,被告常某因做生意周转资金向原告刘某借款7万元。还款日到期后,因讨要未果,双方形成诉讼。去年12月23日,法官刘美云经过做原、被告思想工作,促使达成了被告常某分三期还清原告刘某该笔借款的调解协议。其中,第二期约定的还款日期为今年的1月下旬之前。

1月9日,该院通过官方微信推送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暂停线下立案服务和信访活动的通告》,就网上立案、缴费、调解、查询、信访等诉讼活动的途径和方式向社会予以公布。

被告常某在手机上看到无法线下办理相关诉讼事项的信息后,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糟了,这要是没有按期履行算违约,又得多掏一笔钱,这可咋办?”被告常某说。

“别来回跑,也别担心,这事儿能很快解决。”1月10日,当常某电话内听到法官刘美云这简单的几句话后,忐忑不安的心情一下子云消雾散。

刘美云取出已经归档的卷宗找到原告的联系方式,并通过电话就还款事项进行了沟通交流,最终双方确定了以微信转账的形式履行案款。

“看来俺的担忧和顾虑都是多余的,真没想到打个电话这事儿就给办了,法官方法真是太多了!”

当日12时20分,案款2.63万元履行到位后,常某作为被告,是出钱的一方,但他仍然为法官为群众办实事的行为点赞。

“互联网+法庭”模式,打破了传统庭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开庭、线上履行等一系列举措,将疫情对司法诉讼审判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诉讼服务活动“E”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