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见闻·基层行
构建长效机制 扮靓美丽乡村
——龙安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记者 申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的龙安区,村村都有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有排列有序的绿化树木;蓝天下的党建文化广场上有孩童嬉戏奔跑的身影,健身器材旁有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在锻炼身体;一块块新时代文化展板引人注目,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已然绿化美化,种上各种瓜果蔬菜……干净的村庄、漂亮的房屋、整洁的小院,目之所及,一派清新美丽的景象。
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为全面改善辖区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契机,以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村级污水治理、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为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辖区内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高位推动整治工作
今年,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加压会,介绍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通报存在的问题,促进各乡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坚持全面宣传、全民参与、全力攻坚。各乡镇(街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外出参观考察、现场观摩对比等方式,加大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宣传力度,掀起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龙安区各乡镇(街道)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党(工)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共管格局,建立科级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网格的责任体系。同时,各乡镇(街道)在交通主干道设立“路长”,让有威望的老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任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长”,建立起党员干部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点对点帮助农户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做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人人关注人居环境”的大格局。
“我区坚持发挥乡村干部力量,按照乡村干部划片包村责任制,每周五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改善人居环境,同时积极发动群众,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共建共享宜居环境。”龙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红星向记者介绍,“各村积极借助‘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和‘区直单位包重点村’活动的帮扶力量,激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龙泉镇九堰村、东风乡小坡村、彰武街道西高平村等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制订规划,村企联动,以绿化美化为抓手,兼顾基础设施建设、残垣断壁整治,打造了街心游园、文化宣传一条街。”
全力打造净美乡村
东风乡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以创建“五星”支部、创建文明城市、环境保护、“厕所革命”、“美丽庭院”评选等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小坡村、郭里东村聚焦整体人居环境提升,对背街小巷进行硬化,更换路沿石、井盖,安装路灯,实施绿化、墙体立面美化等工程;老庄村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清运走、保持住”的原则,推行“一宅变四园”,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提升人居环境,重点整治乱堆乱放,把废弃空闲地变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黄张村对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进行地毯式摸排,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整出土地约1.33公顷;海村围绕村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绿化目标,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在路旁、宅内宅外见缝插绿。
不仅东风乡,在龙安区,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全面铺开,善应镇出动人力4650人次,动用大货车和农用四轮车等298辆,粉刷墙壁77110平方米,刷树2745棵,新建垃圾池72个,清理垃圾4142吨,投入资金60余万元;文昌大道街道出动车辆200余次、人员500余次,共清理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厂垃圾20万立方米……
通过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群众对人居环境卫生有了全新的认识,营造了“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为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龙安区创新工作措施,对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道路、村庄通过定责、定人、定时、定岗,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垃圾处理的全过程管理;制定和完善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在严格执行各类制度的同时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新整治工作经验方法;建立健全督查、考评、追责机制,采取全程督查、重点督查、随机督查、现场督办、明察暗访等形式,实时对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建台账、列清单,要求限期整改;建立健全“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机制,定期通报整治进度、成效、问题,采取奖优罚劣的考评办法,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整治不力、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媒体曝光、约谈警示、通报批评、严肃问责,确保整治无盲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要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上下联动。龙安区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辖区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设立环境卫生公益岗,有效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自觉行动的主体意识。
“下一步,我区将不断摸索管理经验,在长效治理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成效、出亮点,彻底解决农村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红星说。